2009/07/01

愛情劊子手。Love's Executioner

別以為這是一本愛情小說或關於愛情的讀物,它是一本心理治療/故事。作者是Dr. Irvin D. Yalom。(他是存在治療existential therapy的“始祖”)。很記得是Ms. Lee在year 1的課堂中(不知是skill lab or T&P)介紹的好書,但為何你們都記不起?(哈~我真是好學生,那麼留心.........) 我曾經嘗試過在書店找英文原著,但書店的員工說這書已斷市了。後來,大約年多前,我在書店偶然見到中文譯本,立即買下。結果是待到最近,才心血來潮拿起它看,看著看著,的確又幾好看。

它有點像李維榕的“家庭舞蹈”系列,寫的都是心理治療的小故事(以個案作一篇單位),某程度上,我覺得比李維榕的更好看!因為Dr. Yalom很“人性”,描寫得真實,他會承認自己的弱點,指出治療的難處和自己的死穴。當中有一些是描寫受助者的夢境(很psychodynamic,因existential 某程度是Freud 那套引申的),也有描述到自己治療中的反移情(countertransference),如他遇到胖女人的受助者,他覺得很厭惡和嘔心,見到美女又有一刻的性幻想等,都是那麼的“人性”!

其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,是他解讀一位受助者的夢境。內容大致是,她(client)原先請了油漆工人漆屋外的裝飾板,怎料工人除此之外,還拿噴槍在屋內噴,甚至是在屋內培植致命細菌。這反映了受助者對治療的潛藏意識。剛開始治療時,受助者只是想漆裝飾板,後來卻不由自主地被迫進行屋內的內部重建,而且,治療師還在“散播有毒細菌”,即觸及她最深處的unfinished business (她父親的死亡,自己的死亡)。結果,受助者覺得已經足夠了,要求停止治療了。

其實,我們在治療的過程中,不正是這樣嗎?是 Client's need or Therapist's need?我們自己其實也是這樣子,表面的一個問題,真是一個問題嗎?當你想去處理一個表面的問題,卻可以帶你去一個深入的問題,當走到最深處時,很多人都會放棄,沒有勇氣去繼續探索,其中一樣,就是“死亡”啊!(正是existential therapy常提起的重點!)

沒有留言: